教师发展

【师说心语】新教师赵彩丽:大学课程教学是一门专业学问


赵彩丽,硕士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,目前为素质教育学院专任教师,主讲课程为《大学生劳动教育》。

在这个金秋送爽的季节,我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——从教研办主任的岗位,踏上了素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中心专任教师的新征程。这个学期当我正式接过“大学生劳动教育”这门课程的教鞭时,心中既有对未知挑战的忐忑,也有对教育理想的无限憧憬。这段旅程,不仅是对我个人专业能力的考验,更是对教育家精神的一次深刻践行,它让我深切体会到,大学课程教学远非简单的知识传授,而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与精进的专业学问。

一、角色转换中的自我审视

转岗之初,我面临着身份与心态的双重转变。作为曾经的教研办主任,我的工作重心在于规划、协调与评估,而成为一名专任教师,则意味着要更多的直接面对学生,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。这种转变,不仅仅是工作内容的变化,更是对教育本质理解的深化。我意识到,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潜能、引导成长,而非单纯的管理与控制。因此,如何将自己对教育的热情与理解融入每一堂课,成为我亟需解决的问题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我不断地进行自我审视,思考如何从一个管理者转变为一个教育者。我认识到,教育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,更需要具备一颗热爱学生、关心学生成长的心。我开始尝试与学生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,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,努力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伙伴和引路人。

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反思

《劳动教育》这门课程,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,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、提升劳动技能,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。为了上好这门课,我深入研究了国内外劳动教育的先进理念,结合我校实际情况,设计了一系列既符合时代要求又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内容。

在教学过程中,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个人成长、社会发展的关系,鼓励他们将劳动视为一种生活态度,而非简单的任务完成。同时,我也积极采用翻转课堂、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,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,让课堂成为思想碰撞与智慧生成的场所。这些尝试,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也让我深刻体会到,教学相长,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,也在不断地从学生那里获得灵感与启示。


不断提升的专业素养与自我超越

转岗后,我参加了多次教师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,这些经历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,加深了我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解。尤其是在黄金寨的素质拓展活动,汗水洗刷着灵魂,每一次放弃前的坚持,让我对未来的路更加的坚定。还有通过参加《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与实施专题培训班》,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单位的专家学者100余人汇聚一堂,围绕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展开深入探讨。让我深刻认识到,劳动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,更是价值观的塑造与文化的传承。

此外,我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劳动教育方面的文章,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。这些学习,不仅丰富了我的教学理论,也为我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思路。更重要的是,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,作为一名教育者,我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超越,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,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。

课堂之外的温情与感悟

走在去往八号教学楼的路上,一名学生面带微笑跟我打招呼,说着自己要去图书馆学习。虽然短短几句,我也不清楚她叫什么,是哪个班的,但是对我而言,却意味着我已经走近了学生。下一步就是积累学生,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。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,我也时常能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、对未来的憧憬,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。这些温暖的瞬间,成为了我教学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,也激励着我不断前行,努力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。

五、对教育的思考:教育家精神的践行与个人成长的融合

回顾这段转岗以来的历程,我深刻体会到,大学课程教学确实是一门专业学问,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,更要拥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、对学生的关怀以及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。教育家精神,不仅仅体现在对学术的追求上,更体现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、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以及对教育改革的勇气上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我也逐渐找到了个人成长与教育事业的结合点。我意识到,作为一名教育者,我的成长和进步不仅关乎我个人的未来,更关乎我所教育的学生的未来。因此,我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,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,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和进步。

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继续秉持教育家精神,不断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模式,努力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,又具备良好劳动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。

转岗虽短,教育路长。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,我将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,用爱与智慧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,为践行教育家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同时,我也将不断追求个人成长和进步,努力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育者。